据中国新闻网报道,美国国债规模已飙升至36万亿美元高位,美债市场风声鹤唳,CEO戴蒙警告美债崩盘进入倒计时。与此同时,白宫方面急切喊话启运操盘,希望7天内与中国展开对话。
截至今年6月,美国国债规模已膨胀至惊人的36.2万亿美元。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全年GDP的1.4倍有余,远超国际公认的债务警戒线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年内将有9.2万亿美元的美债到期需要偿还,仅6月单月,到期规模就高达6.5万亿美元,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一整年的GDP总量。
美国政府为维持债务运转,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已超过1万亿美元,占美国政府总开支的15%以上。2024年,美国国债利息支出达到8820亿美元,同比暴涨三分之一,甚至超过了全年军费开支。若特朗普推动的减税法案落地,到2026年,美国政府每天需支付的利息将高达27亿美元,财政负担之重可见一斑。
美元(资料图)
不仅如此,早在今年1月初,美国政府法定债务上限就已触及36.1万亿美元的天花板。过去五个月,美国财政部只能依靠“非常规手段”勉强维持,以避免债务违约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手段的效力逐渐耗尽,美债违约风险与日俱增。6月1日,美国财长公开承认联邦债务上限压力巨大,已达“警戒线”,尽管坚称美国不会债务违约,但市场对此已充满疑虑。
曾经被视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美国国债,如今正逐渐失去投资者的青睐。今年5月,美债拍卖遇冷,20年期国债投标倍数降至五个月最低点。3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年初的4%大幅飙升至5%,创下20年来新高。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的比例也在十年间从34%降至29%,对美债的热情明显降温。
评级机构也对美国主权信用发出了警告。今年5月16日,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,美国彻底失去了三大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认证。这一降级行动引发了市场对美债安全性的进一步担忧,加剧了投资者的抛售情绪。
市场波动率指数(MOVE)已突破160警戒线启运操盘,达到去年同期的三倍。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警告称,近期美债收益率的回落只是“暴风雨前的宁静”,长端收益率熊市远未结束。种种迹象表明,美债市场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崩盘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。
在美债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白宫将目光投向了中国。截至2025年4月,中国持有7590亿美元美债,尽管较2011年峰值时的1.3万亿美元减少了42%,但仍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。白宫希望通过与中国对话,促使中国增持美债,缓解美国的债务压力。
美元(资料图)
一方面,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稳定的经济实力,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。若中国能够增持美债,将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,稳定投资者信心,为美国政府争取更多时间来解决债务问题。另一方面,美国试图通过与中国的对话,在其他领域换取利益,如在经贸、科技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,迫使中国在相关问题上作出让步。
然而,美国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,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中国近年来持续减持美债,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,表明中国对美债风险有着清醒认识。且在过往的经贸对话中,美国多次出尔反尔,在谈判桌上提出不合理要求,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、科技封锁等措施,严重破坏了双方互信。此次白宫急切喊话中国,能否得到积极回应,尚待观察。
对于白宫的喊话,中国外交部给出了“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”的回应。这一回应看似简短,却传递出明确信号:中国在处理与美债相关问题时,将保持理性与谨慎,不会被美国的压力所左右。
中国从未关闭与美国对话协商的大门,但谈判需要建立在平等、互利、相互尊重的基础上。美国若想通过对话解决美债问题,就必须拿出诚意,停止在经贸、科技等领域对中国的无端打压,遵守双方已达成的共识。否则,所谓的对话谈判不过是美国的一厢情愿,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。
在应对美债危机过程中,中国也在积极采取措施,降低自身风险。近年来,中国持续减持美债,优化外汇储备结构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通过这些举措,中国不仅减少了对美元资产的依赖,降低了美债危机对自身的潜在冲击,还为构建更加多元化、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贡献力量。
美元(资料图)
美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石,一旦崩盘,将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。从美国国内来看,美债违约将导致政府信用破产,金融市场陷入混乱,股市暴跌、利率飙升,企业融资困难,失业率大幅上升,美国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。
在国际上,全球金融市场将遭受重创。各国持有大量美债,美债价值暴跌将使各国资产大幅缩水,引发全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。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,其信用受损将导致美元贬值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,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,资本外流风险上升,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。
此外,美债危机还将加速全球“去美元化”进程。各国为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,将加快推进本币结算、货币互换等合作,寻求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替代方案。这将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严峻挑战,重塑全球金融格局。
美债危机已进入倒计时阶段,白宫的急切求援反映出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。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保持清醒与理性,坚守底线,积极应对。未来,美债危机的走向不仅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,也将受到中美关系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各方博弈的影响。而这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格局调整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